协会工作 |
|
|
|
|
协会工作 > 专题报道 |
专题报道 |
|
浙江省建筑施工领域2008年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 |
|
www.zj-safety.org.cn 日期:2009-03-27 来源: |
根据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要求,现将今年我省建设施工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厅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消除安全生产隐患,保持了全省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截止到11月20日,浙江省建筑施工企业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共发生施工死亡事故63起,死亡72人(因地铁事故还在施救过程中,此数据不包括11月15日杭州地铁事故), 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体系。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事业单位,继续将安全监管体系的健全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安全生产严密的监管网络体系和责任落实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一是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大多数单位在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工作重点,建立了各种专门的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进一步形成安全生产工作中分层级、分专项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3月26日在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我厅分别与12个市地(包括义乌市)的15个主管部门签订了《2008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省政府下达给建设系统的安全生产目标中的各项指标和管理责任进行了细化,分别落实到各市主管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具体要求,严格实施量化考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直到企业乃至每一个岗位。从而形成了一个全覆盖的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三是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今年以来,通过对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通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主体的责任。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切实发挥安全生产监管主体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权力边界,督促企业真正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作用,打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做到抓安全生产两条腿走路。四是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强化督查制度,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等工作,我厅都派出工作组进行督查,并在督查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同时,全面推行重大事故约谈制度、层级联动制度和差异化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监管落到实处。 (二)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按照国务院和建设部的要求,结合建设系统实际,我厅广泛动员、迅速行动、周密部署,严密制定方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及“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同时加大对隐患的排查、督查和督促整改力度。及时制定了隐患排查和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及“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排查治理范围、内容、方式和重点及工作要求。各地、各单位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实际,迅速行动、广泛动员、周密部署,11个市和义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研究制定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及“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同时,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强化对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落实部门和人员,召开动员大会,层层落实责任,第一时间成立专项督查小组,分时段、分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督查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据统计,在“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过程中,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召开各类督查会议106次,组织督查组178个,参加督查人员674人,并督查市(地)11个,县(区)97个,施工现场2085个。截止到11月份,全省建筑施工行业共排查治理隐患单位13039家(项),排查出一般隐患156139条,已整改153042条,整改率为98%。排查出较大隐患1936条,已整改完成1830条,整改率为94.5%。其中:已落实治理目标任务的67条,已落实经费物资的32条,已落实治理机构人员的61条,已落实治理时间要求的67条,已落实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的67条。全省共累计落实治理资金达1610.1万元。通过“两项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建设系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改进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切实做到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大事故。 我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得到了陈加元、金德水两位副省长的充分肯定。8月4日陈加元副省长在《我省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对策措施》[(2008)专报信息第980期]上作了专门批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有声势,有力度,有成效。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希望按照这六条意见继续抓紧抓好,真正抓到实处”。8月8日金德水副省长也在同一专报信息上作了专门批示:“省建设厅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中,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给予肯定。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督查,限期整改,确保安全。” (三)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根据全国的统一安排,我厅及时下发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通知,并结合浙江省建设系统实际,提出了开展活动的具体要求。“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全省建设系统大力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了“安全月”活动的影响,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意识,对我省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6月6日上午,我厅开展了送百场电影,送万册图书的“双送”活动及“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6月6日下午,又举办了《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的大型宣讲活动。6月6日晚,杭州市建委举行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既安全文艺演出晚会。6月17日,嘉兴市举行了“安全生产月”大型宣传活动。6月24日,省市政工程协会举办了全省市政行业安全知识竞赛。另外,宁波市、金华市、丽水市等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发放了大量宣传资料,接受了不少群众的咨询。据统计全省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赠送电影300多场,赠送图书30000余册,张贴安全生产宣传画25671张,发放宣传资料56832份,悬挂横幅标语5500条,出动宣传车545 台次,组织安全知识竞赛 86场,组织应急预案演练35场,展出黑板报1453期,举办应急救护知识讲座15场,发送安全提示短信息23780条。 (四)严格依法行政,严肃处理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一是严格实施两项许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两项许可工作,我厅做到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把关,坚决阻止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通过两项许可。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的两项许可制度建设和管理,成效比较明显。今年以来,共受理三批445家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其中核准278家,不予核准167家。共受理三批共24192人次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其中经审查核准的有21595人次。同时,严格市场准入关,在招投标和施工许可管理中,对相关企业和人员持证情况进行认真审查,有效地遏制无证企业和无证人员从事建筑施工活动。二是加大事故处罚力度,防范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本着“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及时调查事故,对死亡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并加大对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促进企业自觉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今年以来,我厅共暂扣了66家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共吊销了120人、暂扣了64人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同时,结合今年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各地还在检查中发出了一大批停工整改通知书,有效地促使企业加强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三、存在的问题 ` 虽然今年全省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但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今年3起较大事故及11月15日地铁重大事故的发生,更是敲响了警钟。这表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还不到位,作为安全生产各方主体的基础管理仍不扎实,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体制性的矛盾迫切需要解决,一些工作机制有待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执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够到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下发大量的规范性文件,但一些企业往往认为安全生产是政府的一种要求,对自身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不到位,没有将安全生产工作内化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行动,而只是被动应付,消极对待。 (二)政府的监管主体作用仍未充分发挥。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有些区域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项目的监管无法落实,甚至存在死角;执法刚性不够,对一些建设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违法成本;监管力量不够,使得监管工作无法全覆盖,也难以真正深入。 (三)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知识不足,劳动技能不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尤其是架子工、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不熟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未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标准进行施工。二是一些监理单位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手段缺乏,工作不到位,有些现场总监长期缺位,对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及时作出应有的处理。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体战略要求,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虽然目前全省各地都实施了通过诚信网进行不良行为公示,但只是给诚信建设提供了一个平台,离企业自觉自我约束的诚信建设目标距离还很远。为此,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各方主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自我规范市场行为,真正做到企业诚信、市场规范。如何真正提高企业的诚信建设,是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的一项主要任务和关键工作。只有各方主体能够做到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的发展、工程质量安全才会真正获得保证。要着手制定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标准,全面改进企业、个人的信用评价方法,通过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建筑业企业信用惩罚机制;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努力提高政府监管效率,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认真督促、落实做好各类重大隐患的整改工作,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的监控。对大型公共建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关键工程项目和高支模、深基坑、大型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同时还要坚持现行的一些好的做法,继续探索、提高和改进政府监管方式,以确保结构安全为目的,以消除质量通病为重点,实施有重点的政府监管,确保大型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等一些影响大、涉及面广的工程质量的总体质量水平。严格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能够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继续推进差异化管理,实施以巡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政府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强化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对违反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的行为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主体实施严肃处罚。同时加强对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考核,进一步加强政府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城乡、全行业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三)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实施科技强业战略。进一步推动和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建筑业,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变。积极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制定建筑业企业技术进步指标体系,组织实施各类示范工程,把新技术应用情况与企业和工程项目的评优评奖挂钩,引导企业更新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制定一系列实施计划,切实保证加大建筑业科技投入到位。同时还将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鼓励企业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培养一批懂管理、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针对现场作业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不足,劳动技能不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的现状,重点开展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操作。继续抓好民工学校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通过对民工的全面培训,有效提高民工的基本素质。大力推进企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以高水平的企业标准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不断提高。 (四)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责任,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是严格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突出工程建设各方直接责任主体,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主体责任;二是继续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严格督促做好各类隐患的整改落实工作,落实重大隐患的各项整改措施;三是着重抓好高支模架、大跨度、深基坑及大型起重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对重点项目、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等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四是高度重视抗震设防和施工图审查工作,确保工程抗震达到规定要求,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学校、大型公共建筑、住房工程、桥梁等工程质量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五是认真贯彻《信访条例》,落实各级主管部门信访责任,认真做好质量投诉处理工作;六是认真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考核,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执法水平;七是进一步推进民工学校建设,以民工学校为载体,强化对民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八是坚持违法必究,严肃处理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法律法规的威慑力,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 (五)加强灾害性气候防范工作,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强化对灾害性天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继续完善针对性防范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重点加强对地震、台风和小流域洪灾等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对汛期的施工的危险性较大工程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并加强监控。提高防灾减灾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全省防范和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力,防止中暑、中毒、触电、坍塌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健全体系、深化预案,有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值班,确保信息通畅,按照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加强日常教育、培训和演练,并做好抢险、事故救援、车辆、医疗、物资的准备工作,切实提高实战应急能力,保证全省建设系统平稳。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
|
|
|
|
 |
主办单位:浙江省安全生产协会
协会地址: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501室
联系电话:0571-88063105 88822089 |
技术支持: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3676号-1
本站自网站更新到现在共有人次访问 |
|
|